離岸流為海域溺水主因

離岸流為海域溺水主因,學生溺水事件仍持續發生,為提升學生水域活動安全,有待檢視開放水域常見災害之教材內容充足性、適當性,教導學生辨識危險,並研議於學生水域運動安全網登載離岸流潛勢熱區資訊,供作查閱高風險海域海象資訊:

教育部體育署(下稱體育署)為培養學生游泳能力,提升水中安全認知及自救能力,建置「學生水域運動安全網」提供學校教學、宣導之參考,並要求各級學校將水中自救技能(包含水母漂、仰漂與十字漂等)列為體育課優先實施內容。

經查執行情形,核有:

(1)據教育部各級學校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分析報告,校安通報學生溺水事件104至107年度介於64至87人次之間,然108年度則大幅增加至143人次,109年至111年8月亦有52至84人次,學生溺水事件仍持續發生。又學生水域運動安全網登載「海-懶人包危險因子類別」,包括:離岸流、碎浪、瘋狗浪、潮汐、水溫差異大等,其中又以離岸流不易發覺。離岸流亦稱裂流(Ripcurrent),係由海岸向外海方向快速移動之強勁海流,流速湍急,每秒可高達2公尺以上,短時間內能將人推離岸邊數百公尺。另體育署111年度第2次學生水域安全會報會議紀錄,水域專家提出防止學生於海域溺水意見略以,離岸流為海域溺水主因,國內離岸流資料有限,建議建構本土化離岸流教材、教學影片

(2)國立成功大學近海水文中心透過分析2013至2017年之468幅衛星影像,以學理上邊緣判識技術萃取碎波帶斷裂帶,參照相關準則(如斷裂帶一定期間內重複出現等),分析出臺灣本島海岸計有46處海灘為離岸流發生熱區,可提供更完整海洋防災資訊。經以QGIS套疊46處離岸流海灘及消防機關水域救援統計資料,2014至2021年上開離岸流熱區海灘水域計救援235人次,以四草海灘34人次為最多,其次依序為觀夕平臺海灘33人次、黃金海岸18人次、外澳及漁光島海灘各17人次、西子灣海灘13人次、白沙灣海灘及新豐海水浴場海灘各12人次等(圖),顯示,仍有民眾可能因未充分瞭解離岸流等高風險水域海象情況而遇險,惟體育署學生水域運動安全網尚未登載臺灣本島周邊離岸流熱區資訊等情事,經函請教育部研謀改善。

據復:

(1)體育署依WHO防溺手冊之防溺策略,已納入離岸流等介紹

(2)體育署已研議將「學生水域運動安全網」與「GoOcean海洋遊憩風險資訊平臺」資訊橫向串聯整合,預計能產生加乘效益,供民眾未來從事海洋遊憩活動時參考。